宣传宣讲

首页 > 党群建设 > 宣传宣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24  来源:江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731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坚持人民至上”这一百年历史经验的再次阐述,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正因如此,才有了“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延安革命根据地,“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改革开放。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就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最生动阐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同志的谆谆教导,也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农担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始终牢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殷切嘱托,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农担工作中,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以人民视角审视工作,以人民需求校正目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始终秉承紧紧依靠人民的工作作风,汇聚人民力量。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毛泽东同志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实践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力量源泉。回望历史,我们党之所以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之所以能用短短100年的时间,就使这个历经沧桑背负屈辱的国家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归根结底,在于始终坚持相信和依靠人民,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最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始终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所系。当前,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必须清醒认识到,党能够赢得“人心”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在奔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考验、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注重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越要汇聚起亿万人民的“人心”合力。

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自觉对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庄严承诺,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唯有如此,人民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人民的江山才能基业长青、永不变色。


供稿人:法务审计部  姜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