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6 星期一
邮箱
站内搜索:
搜索
首页 > 党群建设 > 宣传宣讲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时间:2023-10-18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法务审计部 李慧娴

年少时初读《追风筝的人》不禁为哈桑与阿米尔的友情折服,而如今再读此书愈加领会了此处有真意。在我而言,文章有三层主旨:第一层是关于友情和勇气,第二层关于人性和救赎,第三层关于战争与和平。

阿米尔和哈桑是两个从小一起长大,未曾分离的伙伴,一个是热衷于写故事的阿富汗少爷,一个是沉浸于追风筝的仆人,但是他们却超越了等级的偏见与隔阂,产生了情同手足的情谊。然而,在一场追风筝的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情,撼动着原本坚定不移的情谊。哈桑尽管承受了巨大的肉体痛苦,但他一诺千金,帮阿米尔追回了最后的蓝色风筝。而阿米尔尽管赢得了追风筝比赛的冠军,但他目睹哈桑受尽折磨却因为胆怯和懦弱始终没有上前阻止,作为代价,他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并长期处于失眠状态。

我始终相信阿米尔是有良知的人,不然他也不会因为自己的懦弱而自我谴责并自甘痛苦。在追风筝比赛后,阿米尔始终无法面对哈桑,便把自己封锁了起来,独留哈桑一人品尝冷漠和孤独的滋味。阿米尔尝试和哈桑用男人的方式和解,但当石榴一次又一次地打中哈桑,红色的石榴汁如同鲜血般流下,哈桑始终没有予以回击,而这次“宇宙大和解”并没有取得成功,反而让阿米尔被更大的愧疚感吞噬,他泪水决堤,失声痛哭。后期,他始终无法跨越心理障碍,甚至与哈桑同处于一个空间都会无法呼吸。他明白只有切断与哈桑的物理联系,让哈桑永远地在他面前消失,他才不至于痛苦。他用父亲最厌恶的盗窃罪行诬陷清白的哈桑,而哈桑面对子虚乌有的诬陷也选择承认,作为对我的最后一次成全。尽管父亲最痛恨盗窃,但他也愿意原谅哈桑,但哈桑和他的父亲还是在一个雨夜离开了我们。而阿米尔也并没有想象的释然,哈桑坚贞的衷心和他自身懦弱的背叛,几乎压垮了他,他远走他乡努力淡忘,走在自我救赎的路上,尝试着翻过心中的山丘。曾经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终于永远成为记忆中无法磨灭的影像。父亲过世后,阿米尔知晓了正直的父亲背后的秘密,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兄弟尽最后一点心力,也终于找到那个能为之千千万万遍的托付。一切源于风筝,一切又都结束于风筝。

沐浴在和平时代,我们难以想象战争对人的摧毁。而这本书却把战争具象化,让我也从中感知到阿富汗这个国家曾经的幸福和如今的苦难。战争让父亲变成阿富汗的稀缺品。乱世飘萍,无根无定。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战争让强如父亲那样与熊搏斗的勇士也只能逃离,喀米尔的满目疮痍、遍地废墟,阿塞尔的残忍无道,索拉博的经历,都是战场的缩影。“阿富汗有儿童,但没有童年”可知战争给人们留下苦难和伤痕。在战争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且落魄的,高尚的教授随时变成乞丐,受人尊敬的医生、工程师、法官为了生存也成为了跳蚤市场的一员。没有人一生春风得意,沧海桑田,人们不过是顺应命运的每一次安排,无论是馈赠亦或是磨难。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真实,人们面临突如其来的战争那高空坠落般的阴暗扭曲与救赎与被救赎之间的自我挣扎。原来生活不过如此,人性不过如此,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不断上演的人生情节,有的为之蒙上灰层,有的为之洗涤污垢。因为遗憾、确实的美丽,人生才有了纪念的价值。但是人生也不应该只有遗憾,美满才是我们的追求。我还记得在亚运会开幕式上,饱受战乱折磨的叙利亚出现在我们的眼帘,庄严地向世界宣告着国在家在,也还记得在灵隐寺,叙利亚总统夫人面对中国游客的容貌夸赞,郑重其事地回应“你们有一个美丽的国家”。如果没有战争的折磨,人们或许不会面临流离失所的凄凉,人物之间也不存在交错的命运纠葛。所以在我而言,风筝象征着自由,追风筝象征着追求自由,国家的自由,人生的自由,表达爱的自由。

愿有一天承载着爱与和平的风筝飞遍世界的所有角落;愿承载着农担爱农情怀,肩负着为政府分忧、为农业担保、助农业发展使命的风筝飞得更高更远!